更多節能環保動態,關注公眾號

文末附環評報告下載鏈接
1、項目名稱:漣源市楊市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
2.建設地點:漣源市楊市鎮官莊村
3.建設單位: ?漣源市金園高科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4.環境影響評價機構:湖南宇鴻項目咨詢管理有限公司
5.項目概況:漣源市楊市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位于漣源市楊市鎮官莊村,屬于技術改造。主要的建設內容包括主體工程(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輔助工程(綜合樓、變配電間)、公用工程(供水、排水、供電、道路)、環保工程(廢水、廢氣、固廢)等,設計規模為5000m3/d,項目總投資89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890萬元,占總投資的100%。
6.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1、施工揚塵
施工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回填土方時,應做到隨填隨壓,施工場地臨時堆放土方應覆蓋土工布,定期灑水。
(2)管溝開挖與管道鋪設同步進行,分段開挖管線長度不超過100m,分段施工時間不超過10天。施工現場按規定設置建筑垃圾集中堆放點,建筑垃圾應集中、分類堆放;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清運到指定地點;生活垃圾應設置專用垃圾箱,做到日產日清。同時嚴格控制車輛超載,盡量避免沙土撒漏;使用有運營資格的渣土車從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等的運輸。
(3)必須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預拌砂漿。施工現場不得大量堆放和儲存水泥、砂、石等容易造成揚塵的建筑材料。在場地內堆放的應覆蓋土工布,定期灑水。
(4)工程場地內應當設置相應的車輛沖洗設施、排水和泥漿沉淀設施,運輸車輛應當沖洗干凈后出場。不得使用空氣壓縮機等易產生揚塵的設備清理車輛等。施工單位應保持出入口通道及道路兩側各50m范圍內的整潔。本項目擬于施工場地出入口設置車輛沖洗裝置及沉淀池。
(5)施工現場應保持整潔,施工現場內其他的施工道路應堅實平整,無浮土、無積水。施工現場進行封閉管理,于大門口醒目位置設置揚塵治理責任公示牌和文明施工揚塵治理標準。施工區域周邊設置2.5m以上圍擋,圍擋頂部設置自動噴淋裝置,圍擋內側1m范圍內不得堆放料具、土石方等物料,設置巡視保潔制度,保持圍擋5m范圍內清潔。
(6)遇到四級或四級以上大風天氣,施工單位應停止土方等易產生揚塵作業的建設工程。同時散流體裝卸必須采取防風遮擋措施。
(7)施工期間,做到“七個100%”,即施工現場100%圍擋、現場路面100%硬化、物料堆放和裸地100%覆蓋、出入車輛100%沖洗、渣土車運輸100%密封、土方開挖濕法作業100%落實。
(8)施工區內配置霧炮噴淋車,在施工過程中,對轉運土石方、拆除設施等易產生揚塵的工序必須采取降塵和濕法作業措施,全時段保持作業現場濕潤無浮塵。
(9)在嚴格管控期間,每天晚20時至早8時停止一切土石方作業、建筑拆除、渣土車運輸等作業。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減輕施工期揚塵對沿途周圍環境的影響。隨著施工的結束,對環境的影響將消失,因此該本項目施工期對環境空氣的影響較小。
2、廢水
施工期間的廢水主要為施工設備、車輛清洗和結構養護所產生的施工廢水及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
(1)施工人員生活污水
項目高峰期施工人數約為20人,生活污水直接利用原有工程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
(2)施工廢水
施工用水涉及混凝土養護及構件與建筑材料保濕、材料拌制等施工工序及車輛沖洗、噴淋降塵等,其中混凝土養護及構件與建筑材料保濕、材料拌制、噴淋降塵等施工活動用水均自然蒸發,不產生廢水;施工設備、車輛沖洗將產生一定量的沖洗廢水,該廢水經沉淀后用于施工場地灑水降塵。
評價要求建設單位施工期在施工出入口設置一座1m3的隔油池和一座1m3的沉淀池,配置高壓沖洗水槍1支,施工設備及車輛沖洗廢水經隔油池隔油后進入沉淀池,經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于施工場地灑水抑塵,不外排。
管道閉水試驗產生的廢水,水質較清潔,在試驗結束后排入附近雨水溝。
3、噪聲
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各種施工機械設備的運轉和各類車輛的運行,不可避免地將產生噪聲污染。此外還有交通噪聲,施工期噪聲特點是間歇或陣發性的,并具備流動性、噪聲較高特征。
為了降低施工期噪聲對環境的影響,評價提出以下噪聲防治措施:
(1)除了工藝要求必須連續作業的施工項目外,其它施工項目嚴禁在夜間22:00到次日6:00 進行。同時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對高噪聲設備應采取相應的限時作業和設置臨時的隔聲屏障等措施,減少施工噪聲對周圍聲環境的影響。
(2)降低聲源的噪聲強度。盡量選用低噪聲設備,同時加強設備的日常維修保養,使施工機械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避免高噪聲設備在非正常狀態下運轉,有效縮小施工期噪聲影響范圍。
(3)加強施工隊伍的教育,提高職工的環保意識,設備裝卸盡可能做到輕拿輕放。
(4)施工車輛安排在白天通行,且盡量安排在上午8:00-12:00,下午14:00-20:00之間,避開居民休息時間,禁止夜間運輸。
(5)施工期對施工區域周圍設置圍擋,做好與周邊敏感點居民的溝通工作,盡量取得其對施工工作的諒解,合理安排時間,盡快完成高噪聲作業內容。
項目施工噪聲產生的影響屬于短期影響,待施工結束后即可消除。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聲通過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
4、固體廢物
施工期產生的固廢主要為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
(1)生活垃圾
施工期生活垃圾利用廠區內垃圾箱收集后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收集清運處理。
(2)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包括少量廢棄建材(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廢磚等)以及設備安裝過程中產生的廢包裝材料等,施工建筑垃圾大多可以回收利用,其他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運至城建部部門指定的地點堆放處理。
(3)棄土
本項目場地地勢平坦,剝離的表層腐殖土及開挖土方臨時堆放于項目廠區內,施工結束后用于綠化或回填。棄土由專用運輸車輛清運至建筑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處理。
針對施工期固體廢物,環評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①嚴格按照設計進行基礎分層開挖,盡量多采用原狀土進行回填;
②施工場地臨時堆放的土方應覆蓋土工布,定期灑水;
③在施工場地設置生活垃圾收集桶,集中收集生活垃圾并及時清運。
通過以上措施,項目施工期固廢對環境的影響較小。
綜上所述,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是暫時的、局部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將其影響降至最低。隨施工期的結束,其影響隨之消失。
5、施工期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
建設項目對評價區的生態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水土流失。建設項目土建過程中需開挖地面,在開挖施工過程中產生臨時挖土方,這些臨時堆放的挖方在一定時期內形成新的表層土壤,植被覆蓋率為零,經雨水沖刷,將會形成水土流失源。
(2)防治措施 ?
本項目在施工期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在項目施工期采取平整、壓實、設置截洪溝、沉沙池和攔土墻等工程措施,并盡可能的在裸露地表鋪設人工覆蓋物,水土流失強度和年均水土流失總量將有極大的下降。一般來說,在采取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后,水土流失量將為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情況下大大減少。因此,在項目施工期以及工程完工后都必須采取較為完備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極大降低項目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環境影響。
7.公眾參與情況;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受理后于2024年4月10日至4月16日在漣源市政府門戶網站進行了公示,公示期未收到公眾對該項目的反對意見。
8.建設單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關環境保護措施承諾文件:漣源市金園高科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承諾在該項目投入運營之前配套建設好環保設施。
9.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上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審批意見要求聽證。
10.公眾反饋意見的聯系方式。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局擬對漣源市楊市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作出審批決定,現將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4年4月17日-2024年4月23日(5天),歡迎公眾參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工作。如對以上項目持有異議者,請在公示時間內通過以下方式向我局反映或提出書面意見。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s-73LJ7nbyrBOkygCs1iSQ?pwd=5pxk
提取碼: 5p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