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成人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制服-国产妇精品伦一这二区三

 
重慶市加氫站行業發展規劃(2025—2035年)(征求意見稿)
來源: | 購買報告:136-997-996-97微信 | 發布時間: 2025-08-18 | 73 3612次瀏覽 | 分享到:




報告鏈接:重慶市氫能、加氫站與燃料電池市場發展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2025版)

重慶市加氫站行業發展規劃(20252035年)(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加快推進《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部署實施,立足重慶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的區位優勢,以構建西部氫能樞紐、引領區域能源變革為核心目標,通過科學布局加氫站網絡,推動氫能在交通、工業、儲能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結合《重慶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編制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52035年。

一、規劃背景

重慶市作為我國西部重要的工業基地、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引擎,依托雄厚的汽車產業基礎、豐富的氫氣資源稟賦,正加速布局氫能全產業鏈。當前,全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已初具規模,但加氫基礎設施分布不均等問題突出,主城區站點覆蓋有限,渝東北三峽庫區、渝東南武陵山區尚未形成加氫網絡,難以滿足未來氫能車輛的跨區域運行需求。

(一)發展現狀

1.供氫能力不斷提升。

我市工業副產氫資源豐富,長壽、潼南等地工業副產氫年產量超過15億方,可供2萬輛公交車或者50萬輛乘用車使用。同時,西南地區最大供氫中心已在長壽投入運營,滿負荷運行下每天可供應高純氫6400公斤,可滿足260輛氫燃料物流重卡用氫需求。

2.氫能運輸保障持續完善。

全市運氫管束車保有量約60輛,均為20MPa高壓氣態管束車,單車運氫能力為300千克左右,形成覆蓋半徑150公里的短途運輸網絡,基本滿足當前示范階段短距離氫氣運輸加注需求。

3.加氫站布局建設有序開展。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運營加氫站12座,其中,9座為公共服務領域加氫站,3座為特殊用途供氫設施(不對車輛經營性加注,為供氫母站和試車用氫氣)。主要覆蓋兩江新區、九龍坡區、長壽區等核心產業區及交通節點,總加注能力7500千克/日,初步形成服務示范車輛運行的加氫站點網絡雛形,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運行提供了基礎保障。

1  已建成投運加氫站點

序號

地區

數量(座)

站點名稱

1

南岸區

1

茶園加油站

2

沙坪壩區

1

絲路加油站

3

九龍坡區

1

半山環道加氣站

4

渝北區

1

空港加氣站

5

兩江新區

2

雙溪加油站、國氫中心臨時供氫站

6

江津區

1

江津雙寶

7

長壽區

2

長壽經開區綜合加能站、長壽晏家加氫母站

8

潼南區

1

潼南城投綜合能源站

9

墊江縣

1

墊江試車場加氫站

10

綦江區

1

綦江趕水停車區

總計

12


4.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穩步推進。

我市正積極推動氫能在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截至20255月,全市在公交、環衛、干線物流、工程建設等領域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407輛。其中,九龍坡區推廣341輛,兩江新區推廣51輛,潼南區推廣10輛,大足區推廣5輛。示范車輛在區域內運行穩定,形成了以車促站、站車協同的良性發展格局,為加氫站布局提供了清晰目標導向與需求牽引。

(二)需求分析

1.車輛推廣規模預測。

積極貫徹國家和重慶市的相關氫能發展政策,落實重慶市氫能產業布局要求,結合本市實際與氫燃料電池車輛發展趨勢,根據行業發展形勢評估和分析,預測重慶市2027年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有望達到800輛,2030年有望達到2000輛,2035年有望達到4000輛。

2.車輛應用場景分析。

積極推進成渝氫走廊”“西部陸海新通道氫走廊等跨區域氫走廊建設,同步逐步拓展渝西地區、渝東新城、渝東南武陵山區、渝東北三峽庫區等重點區域的氫能應用場景。隨著相關建設的深入推進,車輛加氫需求將呈現規模化增長態勢。

1)成渝氫走廊。

成渝氫走廊是以渝蓉、成渝、成遂渝三條高速公路為運輸主干道,日均重卡通行量約1.2萬輛,年貨運總量超過8000萬噸。重點連接重慶兩江新區汽車產業園、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及中國西部現代物流港等核心物流樞紐,通過構建完善的氫能產業鏈,輻射帶動川南、渝西等城市群協同發展。成渝氫走廊的實施將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氫能產業示范模式,為長江經濟帶氫走廊建設提供重要支撐。重慶市需沿成渝干線加快布局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在大足區建設加氫站協同打通渝蓉高速干線,在銅梁區、潼南區建設加氫站協同打通成遂渝高速干線,在榮昌區建設加氫站協同打通成渝高速干線,以提升城際干線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并逐步向周邊區域拓展應用范圍,最終實現區域氫能交通網絡的全面覆蓋。

2)西部陸海新通道氫走廊。

西部陸海新通道氫走廊是依托戰略物流通道構建的氫能綠色運輸體系,其以渝黔高速、渝昆高速及北部灣港口群等為骨干,依托日均1.5萬輛重卡通行量、年貨運量超1億噸的運輸優勢,重點串聯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貴陽綜合保稅區、南寧國際鐵路港和北部灣國際門戶港等區域核心樞紐。為加快推進氫走廊建設,我市已在綦江區建成加氫站,鏈接貴州、廣西加氫站點,保障渝黔高速干線運輸需求。下一步,需持續構建完善氫能基礎設施網絡,逐步擴大氫燃料電池貨車在通道沿線的應用規模,有序向周邊城市群延伸拓展,最終實現一帶一路國際物流大動脈的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3)主城都市區。

重慶主城都市區作為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區域,由中心城區、渝東新城、渝西地區構成,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戰略支點。區域產業基礎扎實,擁有慶鈴汽車、上汽紅巖等整車企業,以及德國博世氫動力、國鴻氫能等核心零部件廠商,已形成電堆、膜電極、儲氫瓶等關鍵部件本地化生產能力。在應用場景方面,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陸海新通道,港口物流(果園港年集裝箱吞吐量超100萬標箱)、城際貨運(成渝雙城經濟圈日均貨物流動量超20萬噸)及市政工程(主城區環衛車保有量約1.2萬輛)等領域具備規模化替代空間,僅替換10%柴油車即可形成超2000輛氫車需求。

4)渝東南武陵山區。

渝東南武陵山區作為重慶市重要生態功能區,加氫站建設需求與區域發展特征緊密關聯,主要集中于干線高速、物流園區及旅游等關鍵領域。產業方面,區域產業園區以清潔能源、特色農產品加工為主導,氫能叉車、物流車輛應用潛力較大;隨著綠色制造工作深入推進,園區內氫能重卡及固定式燃料電池需求將逐步釋放。交通干線方面,渝東南地區是連接重慶主城與湖南、貴州的重要節點,包茂高速、渝湘高速等干線公路車流量較大,隨著氫能重卡在長途貨運中的推廣應用,沿線加氫站需求將逐步增長,為省際氫能物流走廊建設筑牢基礎。物流方面,黔江、秀山等地物流樞紐承擔武陵山區商貿集散功能,冷鏈物流、農產品運輸對氫能輕卡、冷藏車的需求日益增加,配套建設加氫設施可助力構建綠色物流體系,有效降低運輸環節碳排放。

5)渝東北三峽庫區。

渝東北三峽庫區地處長江經濟帶重要生態屏障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交通干線布局方面,貫穿庫區的滬蓉高速、銀百高速等國家級交通要道,是串聯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核心通道,沿線服務區加氫站的建設將有效保障氫能車輛跨區域運行的能源補給需求,并為構建區域氫能交通網絡提供重要支撐。港口物流方面,港口樞紐區域作為庫區物流體系的核心節點,萬州新田港、忠縣新生港等長江沿線主要港口作業密集、車輛集中,配套建設加氫設施不僅能夠滿足港口作業車輛(包括氫能重卡、叉車等)的日常能源需求,更能示范引領綠色港口轉型升級。產業物流方面,萬州經開區、開州高新區等重點產業園區貨物周轉量大,氫能物流車輛應用潛力顯著,加氫站配套建設將有力推動物流企業降本增效,加快綠色物流體系建設進程。生態旅游方面,長江三峽、巫山小三峽等國家級旅游景區對環境保護要求極高,建設與景區接待規模相適應的加氫基礎設施,既可保障新能源旅游車輛的穩定運營,又能彰顯生態旅游的綠色發展理念。

3.加氫量需求分析。

基于高速公路、港口、物流園、工業園等應用場景,結合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增長態勢及預估保有量,對加氫能力需求預測如下:2027年,成渝氫走廊、西部陸海新通道氫走廊等區域需求預計達到0.4萬噸/年,2030年預計達到1.1萬噸/年,2035年預計達到2.5萬噸/年。

2  氫燃料電池汽車用氫需求分析

年份

車型

數量(輛)

百公里氫耗(千克/百公里)

年運行里程(公里)

當年用氫量(噸)

總計用氫量(噸/年)

2027

重型49t

100

10

80000

800

3820

重型31t

200

8

80000

1280

重型18t

400

4.5

80000

1440

其它

100

3

100000

300

2030

重型49t

300

9

100000

2700

10850

重型31t

550

7

100000

3850

重型18t

900

4

100000

3600

其它

250

2.8

100000

700

2035

重型49t

1500

9

100000

13500

25750

重型31t

1000

7

100000

7000

重型18t

1000

4

100000

4000

其它

500

2.5

100000

1250

注:

1.氫燃料電池汽車車型包括重型49t、重型31t、重型18t、其它;

2.每個車型的用氫量需求=數量×百公里氫耗×年運行里程÷100000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戰略部署,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導向,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構建布局合理、示范引領、清潔低碳、安全可靠的加氫網絡體系。

(二)基本原則

——統籌布局,適度超前。按照城鄉統籌、區域協調、重點突出的思路,適度超前規劃加氫站,系統推進儲運設施建設布局,就近利用工業副產氫,積極拓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建立與需求分布、道路場站條件、城鎮化空間格局相適應的加氫站整體布局。

——創新驅動,示范引領。強化核心技術攻堅,聚焦制加一體站、高壓儲運等關鍵技術重點突破。秉持依法依規、高效集約原則,支持依托現有加油(氣)站及綜合供能服務站場地改擴建加氫站。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立健全加氫站建設運營市場化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加氫站建設和運營。

——安全為本,規范發展。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嚴格執行《加氫站安全技術規范》(GB/T 345842017)等國家標準,建立健全加氫站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體系。

——生態優先、預防為主。強化全生命周期環境管理,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及三同時制度,避讓生態敏感區,統籌推進大氣、水、噪聲、固廢污染系統防治,加強風險防控與應急能力建設,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

(三)規劃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重慶市城鄉規劃條例》;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

《重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重慶市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222030年)》;

《重慶市高速公路網規劃(20232035年)》;

《重慶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行動計劃(20252027年)》;

《汽車加油加氣加氫站技術標準(GB 501562021)》;

《加氫站安全技術規范》(GB/T 345842017);

《加氫站通用要求》(GB/T 436742024);

《加氫站技術規范》(GB 5051620102021年修訂)。

除上述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相關文件外,本規劃在編制過程中還參考了其它相關法規制度。

(四)發展目標

堅持以氫促車、以站保運、場景牽引、鏈式發展的總體思路,通過分階段實施、分區域布局、分場景推進,力爭到2035年形成網絡完善、供應適配、智能安全的加氫基礎設施體系,全面支撐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應用與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市規劃新建加氫站60座,累計建成加氫站達到72座,氫氣供應能力達到2.5萬噸/年。其中,到2027年,新建加氫站10座,日供氫能力達到15噸,能滿足約8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使用需求;到2030年,新建加氫站20座,日供氫能力達到40噸,能滿足約2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使用需求;到2035年,新建加氫站30座,日供氫能力達到70噸以上,能滿足約4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使用需求。

在建站模式上,積極探索多元化建設路徑。鼓勵企業在具備條件的區域,開展化石燃料制氫與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等多種技術路徑的制氫加氫一體站試點示范,通過實現氫氣就近制取、就近加注,有效降低運輸成本與碳排放,提升供應穩定性,為氫能規模化應用奠定基礎。同時,推動加氫站與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融合建設,打造綜合能源服務站,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綜合能源補給服務。

以加氫站網絡為支撐,全面拓展氫能應用場景。重點貫通成渝氫走廊(成渝、渝蓉、成遂渝)、西部陸海新通道氫走廊(重慶貴州廣西);覆蓋渝萬高速(重慶長壽萬州)、渝湘高速(重慶南川黔江)、G65包茂高速等物流主動脈;同步布局市內重點產業園、物流園、港口碼頭等樞紐站點,構建全域加氫網絡,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加氫站建設運營模式。并根據市場需求與行業發展情況,對數量和區域布局進行適度調整。

3  20252035年加氫站規劃布局

序號

區域

數量(座)

日加氫能力

(千克/座)

重點布局規劃

1

榮昌區

2

1000-2000

成渝高速沿線

成渝氫走廊

2

大足區

2

1000-2000

渝蓉高速沿線

3

沙坪壩區

2

1000-2000

渝蓉高速沿線

4

潼南區

3

1000-2000

成遂渝高速沿線、潼南高新區工業園區

5

銅梁區

3

1000-2000

成遂渝高速沿線、銅梁工業園區

6

綦江區

2

1000-2000

渝黔高速沿線、工業園區

西部陸海新通道氫走廊

7

兩江新區

2

1000-2000

果園港、寸灘保稅港

中心城區

8

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

2

1000-2000

西永工業園、渝南物流基地

9

九龍坡區

4

1000-2000

九龍新城園區、陶家片區、銅罐驛片區、黃磏片區

10

渝北區

2

1000-2000

回興工業園?

11

北碚區

2

500-1000

G5001繞城高速沿線

12

大渡口區

1

500-1000

建橋工業園

13

江北區

1

1000-2000

港城工業園

14

巴南區

3

1000-2000

南彭貿易物流基地、龍洲灣

15

南岸區

1

1000-2000

納溪溝港

16

江津區

3

1000-2000

珞璜港、白沙工業園、雙福園區

渝西地區

17

永川區

2

1000-2000

永川工業園、港橋物流園、渝瀘高速江滬北線沿線

18

璧山區

2

500-1000

綠色低碳材料產業園、臺商工業園

19

合川區

1

500-1000

渭沱物流園

20

涪陵區

2

500-1000

白濤工業園、李渡新區工業園區

渝東新城

21

南川區

1

500-1000

南川工業園區

22

長壽區

2

1000-2000

長壽工業園、川維碼頭

23

墊江縣

1

500-1000

渝萬高速沿線

24

黔江區

1

1000-2000

正陽物流基地、渝東南智慧商貿物流園

渝東南武陵山區

25

武隆區

1

500-1000

武隆工業園區

26

秀山縣

2

1000-2000

秀山(武陵)現代物流園區、秀山工業園

27

石柱縣

1

500-1000

G50滬渝高速沿線

28

萬州區

2

1000-2000

渝萬高速沿線

渝東北三峽庫區

29

開州區

1

500-1000

開州高新區

30

梁平區

1

500-1000

梁平工業園區

31

城口縣

1

500-1000

城口縣工業園區

32

豐都縣

1

500-1000

豐都工業園

33

忠縣

1

500-1000

新生港物流園區

34

奉節縣

1

500-1000

奉節生態工業園區

35

巫山縣

1

1000-2000

巫山工業園

合計

60




規劃說明:

1.全市布點數量總體遵循統籌布局,適度超前原則,基于氫能產業發展態勢與需求預測,充分吸納市級相關部門、各區縣經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意見,并綜合考量站點輻射范圍、運輸半徑以及行業監管要求等因素,進行全面統籌規劃。

2.加氫站建設布局應與城市交通設施規劃相協調,尤其是公共交通、物流樞紐等專業作業車集中區域;位于交通干道的加氫站,站點布局應盡量與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旅游集散中心、客車停靠站等現有交通節點相結合;位于產業園區的加氫站,站點布局應符合產業園區規劃及功能區管理規定,一般設置在園區班車停車場站、物流集散地、工業搬運車管理維護點等車輛相對集中的地方或者靠近園區主干道,車輛運行方便的區域;位于港口碼頭的加氫站,加氫位置宜靠近貨運車輛停放區,便于集裝箱卡車就近快速加注,兼顧運輸通道與安全距離要求。

3.加氫站選址須符合國土空間規劃、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等上位及相關規劃要求。新建加氫站選址應嚴格遵循節約集約用地原則,科學合理配置土地資源。

4.加氫站建設與布局必須嚴格執行《加氫站技術規范》GB 5051620102021年修訂)《汽車加油加氣加氫站技術標準(GB 501562021)》,全面滿足環保、節能及消防安全等各項標準,統籌考量毗鄰效應,與周邊區域協調發展。

四、規劃實施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與統籌協調

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制定加氫站行業發展規劃,負責統籌協調、督促指導各區縣推進規劃落地、建設實施及運營監管等工作;各區縣(自治縣)須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責任,明確轄區內發展改革、規劃自然資源、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職責分工,確保各項任務逐級落實到位。市經濟信息委負責加強規劃實施的動態跟蹤與分析評估,實時掌握任務推進進度,適時開展督查、評估與督導工作,各區縣(自治縣)應配合做好相關信息報送與工作銜接。同時,根據市場發展實際情況,由市經濟信息委牽頭,會同各區縣(自治縣)對加氫站布局及數量進行科學調整,堅決杜絕爭指標、慢建設、亂建設等現象,規范開展規劃動態調整或修訂工作,確保規劃科學合理。

(二)完善政策支持與要素保障

市級相關部門牽頭構建涵蓋審批管理、規劃建設、運營服務、財政支持的多維度政策體系,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多渠道引導資本投入氫能產業;各區縣(自治縣)相關部門強化加氫站選址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結合行業發展規劃與轄區實際,深化加氫站空間布局及建設用地研究,保障用地有效落實。市級相關部門統籌支持現有加油加氣站點改擴建加氫設施、探索建設制氫加氫一體站,各區縣(自治縣)相關部門負責具體推進實施,推動行業融合發展,增強氫能基礎設施服務效能。

(三)規范建設運營與安全監管

市級相關部門要牽頭完善加氫站建設審批、驗收備案、運營管理等配套辦法,明確運營許可制度,健全市場準入與常態化監管機制;同時嚴格遵循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及設計規范,結合實際制定完善建設管理、作業安全、專用加注裝置等地方標準及實施細則。各區縣(自治縣)要聚焦加氫站建設運營退役全生命周期,強化氫氣壓縮、儲存、運輸、加注全流程安全管控,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及安全環保設施三同時制度;并指導督促企業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消防安全、人員培訓及應急能力建設,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形成市、區協同聯動的監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