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成人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制服-国产妇精品伦一这二区三

 
江西省虛擬電廠建設運營工作指南(征求意見稿)
來源: | 購買報告:136-997-996-97微信 | 發布時間: 2025-10-29 | 30 3612次瀏覽 | 分享到:



報告鏈接:江西省虛擬電廠市場投資建設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2025版)

報告鏈接:江西省新能源智能微電網市場投資建設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2025版)



江西省虛擬電廠建設運營工作指南(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發改能源〔2024〕1128號)、《關于加快推進虛擬電廠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25〕357號)等文件精神,積極支持新型主體創新發展,加快提升我省虛擬電廠的發展規模和水平,規范開展虛擬電廠建設和運營管理工作,引導和推動虛擬電廠健康發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指南。

—、總體要求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虛擬電廠發展的工作要求,借鑒國內先進省份虛擬電廠建設運營經驗,按照“政府部門主導、電網企業服務、運營主體實施”的工作原則,結合江西能源資源稟賦和供需實際,規范虛擬電廠功能形態,強化虛擬電廠資源聚合、系統接入、注冊準入、運營管理、市場交易等關鍵環節管理,不斷優化完善建設運營流程和相關技術要求,支持并鼓勵民營企業等各類社會資本結合自身優勢投資、建設、運營虛擬電廠,發揮好虛擬電廠在增強電力保供能力、促進新能源消納、完善電力市場體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組織架構

(一)系統架構

虛擬電廠系統主要由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以下簡稱“運管平臺”)、虛擬電廠運營商平臺(以下簡稱“運營商平臺”)、虛擬電廠終端以及相關信息通信網絡組成。其中:

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是指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依托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建設,與各虛擬電廠運營商平臺互聯,用于對虛擬電廠開展負荷信息采集、預測分析、測試、調控、服務的軟硬件平臺,是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的信息技術輔助系統,是服務虛擬電廠建設、運營的重要實施平臺。參與電力現貨交易、輔助服務交易的虛擬電廠按要求接入調度自動化系統,接受調度機構的調控,調控情況與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交互共享。

虛擬電廠運營商平臺是指由虛擬電廠運營商運營并接入運管平臺,實現平臺運營、資源聚合、運行監控、業務管理、控制執行等功能的軟硬件平臺系統。

虛擬電廠終端是指實現數據采集、信息接收及控制執行等功能,并能夠與運營商平臺進行信息交互的設備或系統模塊,部署于用戶設備側,對下接入用戶設備管理系統或直接接入具體設備。

(二)運營管理機構職責分工

江西省能源局是虛擬電廠業務的歸口管理部門,組織制定、完善虛擬電廠發展配套政策、管理規范、技術標準等。會同國家能源局華中監管局等有關單位制定完善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相關規則,及時指導電網企業、電力交易機構解決虛擬電廠參與市場交易相關問題,并對虛擬電廠建設運營工作進行監督。

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對虛擬電廠建設與運營進行管理,開展虛擬電廠建設運營技術指導和監督評價工作,負責為虛擬電廠及其聚合用戶提供相關費用結算與收付服務。

江西省電力負荷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省負荷管理中心”)負責虛擬電廠及其聚合用戶接入測試、能力認證、數字能力證書管理、運行監測、效果評估、需求側管理、技術支持服務等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虛擬電廠代理服務協議等標準合同模板,進一步細化明確系統平臺接入、資源錄入、注冊準入等業務流程。

江西省電力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為虛擬電廠提供市場注冊與變更服務,為虛擬電廠參與中長期市場、需求響應市場提供交易組織與出清等服務,出具虛擬電廠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需求側市場化響應等結算依據,開展虛擬電廠的履約保函管理工作。

江西省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以下簡稱“調控中心”)負責組織虛擬電廠參與現貨、輔助服務市場,對接入電網調度控制系統的虛擬電廠提出接入技術要求。

虛擬電廠運營商負責虛擬電廠運營商平臺建設、資源聚合、注冊接入、參與各類市場交易等工作。

三、平臺接入及能力校核

運管平臺向全省范圍內虛擬電廠提供接入管理、運行管理等服務,向調控中心和交易中心提供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的相關數據和服務支撐。虛擬電廠接入運管平臺步驟包含:

(一)接入申請。虛擬電廠運營商通過運管平臺向省負荷管理中心提交《虛擬電廠接入業務申請單》,并上傳相關資料和運營商平臺安全等級保護證書、平臺域名、網絡端口等基礎信息,虛擬電廠運營商平臺為購買或租賃的,應提供購買或租賃合同。省負荷管理中心對虛擬電廠基礎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進行復核,并會同調度機構組織開展運管平臺或調度自動化系統端口聯調及測試。納入涉網安全管理范圍的虛擬電廠應簽訂并網調度協議,嚴格執行涉網安全管理相關規定,服從調度機構的統一調度管理。

(二)資源錄入與能力校核。虛擬電廠運營商應在省負荷管理中心完成接入申請復核后15個工作日內通過在線填報等方式應完成所聚合資源信息錄入和聚合協議上傳工作。虛擬電廠運營商在資源錄入完成后,由省負荷管理中心在15個工作日內組織開展能力校核,校核應包含調節容量、持續時間、調節速率、響應時間、調節精度等指標。校核完成后由省負荷管理中心出具《虛擬電廠調節能力核驗憑證》。

(三)平臺接入。虛擬電廠運營商向省負荷管理中心確認接入規模并簽訂平臺接入協議后,正式接入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需要接入電網調度控制系統的,與調度機構簽訂并網調度協議后接入調度控制系統。

四、市場注冊與準入

(一)市場注冊

虛擬電廠和其聚合的各類資源對應的經營主體應按照《售電公司管理辦法》《電力市場注冊基本規則》等要求,在省負荷管理中心完成能力測試并在交易中心完成注冊后方可參與各類電力市場交易。虛擬電廠注冊時應明確其類型,同一運營商可同時申請多種類型虛擬電廠。交易中心會同省負荷管理中心、調控中心對虛擬電廠注冊信息進行校核,并對完成注冊的虛擬電廠實行動態管理。

(二)變更要求

1.注冊信息變更。虛擬電廠注冊信息變更參照《售電公司管理辦法》執行,虛擬電廠運營商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法定代表人、業務范圍等重大注冊信息發生變化,應在5個工作日內向交易中心申請注冊資料變更,并將變更信息同步至運管平臺。

2.調節能力變更。虛擬電廠因新增、減少聚合資源用戶或調節容量、調節速率、響應時間等指標發生重大變化時,應向省負荷管理中心申請調節能力變更,由省負荷管理中心組織開展變更校核,出具能力校核報告并更新《虛擬電廠調節能力核驗憑證》,變更信息同步至相關運營機構。虛擬電廠運營商應保持聚合資源相對穩定,資源變更周期應不少于3個月。

五、市場運營和交易

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前,根據其參與的交易品種向交易中心提交相應的履約保函或保險。

(一)電能量交易。選擇以虛擬電廠聚合方式參與電能量交易的電力用戶,其與虛擬電廠的聚合關系與該用戶的電能量零售代理關系應保持一致。虛擬電廠可結合自身發用電特性,以聚合控制單元為最小單位參與年度、月度、多日等周期的電力中長期交易,并全電量參與電力現貨交易出清,具體按照《江西電力市場中長期交易實施細則》《江西省電力現貨交易實施細則》等執行。虛擬電廠在最大上、下網容量和范圍內,可結合自身靈活調節能力優化調整電力電量申報策略,對因報價原因引起的棄限電不納入新能源消納統計。虛擬電廠公平承擔市場運營費用、不平衡資金等相應分攤費用,按照上、下網電量分別計算。

(二)需求響應交易。負荷類虛擬電廠默認參與需求響應。市場化需求響應啟動后,由電網企業根據電力供需和消納情況提前發布需求響應范圍、容量需求、響應時段等信息,虛擬電廠以報量報價方式參與競價,并按照出清結果完成需求響應。

(三)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交易。虛擬電廠參與電力輔助服務交易按照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相關規則執行。虛擬電廠不得以同一調節行為在輔助服務、需求響應和電能量市場重復獲取收益。

六、計量與結算

(一)計量與結算原則

虛擬電廠及聚合用戶的費用結算以電網企業計量裝置數據為計量依據,以發、用電戶號為單元進行計量、監測、結算。虛擬電廠在批發市場的計量數據由聚合的發用電資源計量數據分別疊加形成。

(二)結算方式

交易中心根據虛擬電廠簽訂的代理合同或套餐(零售套餐)約定條款,負責向虛擬電廠和聚合電力用戶出具結算依據。虛擬電廠相關費用按月結算至虛擬電廠運營商賬戶,聚合電力用戶收益在結算電費時予以支付。

(三)結算考核

虛擬電廠應遵守需求側市場化響應、電能量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等相關考核規則,承擔相應考核費用。

七、退出管理

(一)自愿退出

由虛擬電廠運營商向交易中心提交書面申請,明確退出原因和計劃的終止交易月等,按要求完成市場運營機構相關退出流程,申請退出前應將所有有效期合約履行完畢或轉讓。經公示無異議后,虛擬電廠可退出市場,退出結果同步至運管平臺。

(二)強制退出

出現以下情形之一,強制虛擬電廠退出電力市場,再次入市應重新履行注冊手續。

(1)隱瞞有關情況或者在調節能力核驗中提供虛假材料,違規取得注冊資格且拒不整改。

(2)經過程跟蹤發現虛擬電廠未持續滿足注冊條件,且未在規定時間內整改到位的。

(3)嚴重違反市場交易規則,且拒不整改。

(4)依法被撤銷、解散,依法宣告破產、歇業。

(5)企業違反信用承諾且拒不整改。

(6)被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組織依法依規對其他領域失信行為做出處理。

(7)違反法律法規的其他情況。

附:l.江西省虛擬電廠接入技術要求(試行)

2.虛擬電廠接入業務申請單

附l

江西省虛擬電廠接入技術要求(試行)

—、虛擬電廠運營商平臺要求

(一)平臺功能要求

虛擬電廠運營商自建、購買或租賃的運營商平臺應遵循

《電力需求響應系統通用技術規范》(GB/T32672-2016)中系統功能要求,同時滿足《虛擬電廠技術規范》(IEC TS 63189-1-2023)第一部分“功能架構”第6章有關功能要求。具體應具備以下功能:

1.資源聚合與管理功能。系統應能夠記錄并管理聚合資源的注冊信息,包括資源的基本信息、容量、類型、調節能力、參與市場化交易的品類等,并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2.資源運行監測功能。系統應具備對聚合資源的設備運行狀態、發用電數據、響應實施情況等信息的實時采集監測和數據分析能力。

3.聚合資源預測功能。系統應具備考慮天氣、生產經營計劃、歷史運行數據等多種因素的虛擬電廠出力、負荷預測功能。

4.協同調節優化功能。系統應具備對聚合資源的協同調節、優化控制運行能力,能夠配合省調制定發用電計劃并按計劃進行資源優化配置運行,確保虛擬電廠能夠執行運管平臺下發的調節計劃。

5.市場化交易參與功能。系統應能明確接收聚合發、用電戶的發、用電需求,制定電力市場化交易申報策略,代理發、用電戶參與市場交易,并根據市場出清結果和調節計劃進行發用電計劃的分解與下發。

6.數據交互同步功能。系統應滿足與運管平臺、電力交易平臺以及其他相關方的數據交互要求,配置時間同步裝置并具備自動對時功能,確保數據的準確傳輸和實時更新,同時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系統可靠性要求

系統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應不低于10000小時,年可用率應不低于99%。

(三)數據存儲要求

虛擬電廠存儲數據類型包括聚合資源運行數據、調控指令數據、市場交易數據,應具備生產數據和歷史數據存儲能力。對于實際生產環境下超出存儲期限的數據應遷入歷史數據備份進行存儲,生產環境下數據存儲期限應不少于3年,歷史數據的存儲時間宜不少于5年。

(四)故障恢復要求

系統應包含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和事故處理機制,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響應,進行故障隔離和系統恢復,保障虛擬電廠的安全穩定運行。

1.一般故障恢復時間要求:系統應在故障發生后的30分鐘內完成初步診斷,并開始恢復工作。在故障發生后的2小時內,至少恢復70%的正常運行能力,以確保虛擬電廠的基本運行和服務不受影響。

2.重大故障恢復時間要求:系統應在故障發生后的8小時內,至少恢復50%的關鍵運行能力,在故障發生后的24小時內完全恢復正常運行的能力。

二、數據接入內容要求

(一)模型類數據

1.虛擬電廠信息包括:虛擬電廠標識、虛擬電廠名稱、虛擬電廠運營商全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最大負荷容量、聚合容量、所在區城、聯系人、聯系方式等。

2.下屬資源信息包括:資源標識、資源名稱、資源類型、用電戶號、所屬供電公司、最大上調容量、最大下調容量、額定功率、所屬虛擬電廠、并網變電站、并網饋線、所屬行政地區、所屬配電臺區和地理位置等。

3.下屬資源用戶的分路資源信息包括:分路資源標識分路資源名稱、所屬用戶營銷戶號、電壓等級、分路資源類型。

(二)運行類數據

1.虛擬電廠信息包括:總有功功率、預測負荷、上/下可調容量、上/下調持續時長、上/下調響應時間、上/下調調節速率等遙測信息。

2.下屬資源信息包括:有功功率、預測負荷、上/下可調容量、上/下調持續時長、上/下調響應時間、上/下調調節速率、電壓、電流等遙測信息。

(三)數據單位要求

總有功功率單位采用MW,下屬資源及分路資源有功功率單位采用kW,電流單位采用A,電壓單位采用kV,可調容量采用kW,持續時長采用min,響應時間采用s,調節速率采用kW/min。

三、調節能力要求

1.調節容量:初期不低于5MW,后續可根據運行情況滾動修正。

2.持續調節時間:按照調節容量要求,可持續參與調節的時間至少不低于1小時。

3.調節速率:對于需提前一日安排的調節能力,應在調節開始前的上一個采集點完成調節;對于可實時安排的調節能力,應不低于(基礎調節容量×3%)/分鐘。

4.調節精度。以每15分鐘為一個時段,調節偏差率不超過±20%。

四、數據通信要求

(一)內部資源通信要求

虛擬電廠應實現內部聚合資源的實時運行狀態監測,確保能夠及時下發資源控制指令并準確傳遞收益結算信息。為適應不同場景和資源特性,通信方式可多樣化,包括有線通信如RS485、光纖等,以及無線通信如4G、5G等。

(二)外部系統通信要求

虛擬電廠運營商平臺應與運管平臺、電網調度控制系統、電力交易平臺等外部系統進行高效的數據交互。通信內容涵蓋運行信息上送、計劃與交易信息申報、控制指令接收等,確保虛擬電廠能夠及時響應外部系統的調度和交易需求。傳輸方式應包括電力專用的調度數據網、綜合數據網,以及互聯網公共或專用網絡。此外,數據交互應采取加密和認證等措施,防止數據泄露和未授權訪問,確保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通信性能要求

1.通信交互頻度:當虛擬電廠模型類數據發生變化時,交互數據周期不應大于24小時。虛擬電廠運行類數據上送周期應不大于15分鐘。

2.通信延時:虛擬電廠運營商平臺與運管平臺的通信延時應不高于500ms。

3.丟包率:通信丟包率應控制在0.5%以內,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平臺之間的有效溝通。

五、虛擬電廠網絡安全要求

(一)等級保護方面

虛擬電廠運營商平臺應參考現行電力系統的網絡安全定級開展系統網絡安全防護技術建設,滿足《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實施指南》(GB/T25058)、《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要求》(GB/T28448)、《電力監控系統網絡安全防護導則》(GB/T36572)、《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密碼應用基本要求》(GB/T39786)的要求,取得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2級及以上證書。

(二)數據傳輸方面

虛擬電廠數據傳輸安全至關重要,應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國產加密算法對所有敏感數據進行加密處理,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機密性和完整性。

2.使用HTTPS等安全通信協議進行數據傳輸,同時對關鍵業務信息和傳輸參數進行加密,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截獲或篡改。

3.建立數據傳輸監控機制,對數據傳輸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和響應潛在的安全威脅。

(三)安全準入方面

虛擬電廠在建設過程中應確保所有信息通信硬件設備、軟件產品和技術服務均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網絡安全準入標準。具體措施包括:

1.制定詳細的網絡安全準入標準,對供應商進行嚴格的安全審查,確保其產品和服務符合國家安全要求。

2.對于關鍵設備和系統,應進行安全測試和評估,確保其具備足夠的安全防護能力。

3.建立安全準入的持續監控和評估機制,定期對已部署的設備和系統進行安全檢查和更新,確保其始終符合最新的安全標準。

image.png

日內響應一級:提前通知時長 10 分鐘; 日內響應二級:提前通知時長30 分鐘; 日內響應三級:提前通知時長2 小時; 日內響應四級:提前通知時長4小時。

image.png